制約翻譯中形式變化的因素
所謂的翻譯中的形式變化,自然是指由于翻譯而導致的形式變化,即形式變化的內因是翻譯過程,其中包括翻譯過程中所牽涉的各個因素。那么,什么樣的形式會發(fā)生變化而不導致意義發(fā)生變化呢?要做到形變而義不變,靠什么來制約形變呢?
上海英語翻譯認為,語義是首要的制約因素,因為保證意義不變是討論形式變化的前提;其次是句法,形式上的變化不能違背語言使用的規(guī)則;再次是語用,形式上的變化必須保證原文的語用效果得到體現。語義、句法和語用等因素,我們這里稱之為語言上的客觀因素。
那么,這些客觀因素是如何影響形式變化的呢?哪些形式會發(fā)生變化呢?從語義的角度來看,表達程序意義的形式(即沒有概念信息的形式,如連接詞)容易變化,表達概念意義的形式(即包含概念信息的形式,如名詞)若包含特有的原語文化信息容易發(fā)生變化;從句法上看,原語與譯語中在對應的句法位置上有對立的句法要求,這個句法位置上的句法成分容易發(fā)生變化;從語用上看,沒有特定的語用效果的形式容易發(fā)生變化。若不考慮翻譯,設想兩個原語文本表達同一個內容,那么,不同作者使用的最不相同的形式,必然表現在表達程序意義的形式上。根據這種推斷,同一個原文本的不同譯本最不相同的(排除理解差異帶來的)變化,很可能體現在表達程序意義的形式上。
文本,尤其是文本的文體,也是一個客觀因素。文學文本中的形式取效往往較為明顯,所滲入的文化因素也相對復雜。為了達到語用效果,譯者往往會對這些原文中取效或負載文化內容的形式加以改變。
另外一個影響原文形式發(fā)生變化的客觀因素是文化。文化上存在強勢與弱勢,雙語中的交際者對各自文化所了解的程度不同,從而影響譯者的翻譯行為和譯文讀者的需求,以致影響文本的呈現形式。就漢英互譯而言,受文化強勢與弱勢的影響,強勢的英語文化在漢譯本中要顯化的東西,更可能比弱勢的漢語文化在英譯本中要顯化的東西少;語言上則表現為,英漢直譯的漢語文本的接受性可能更強,因而隱化和顯化的東西要少,而漢英直譯的英語文本的接受性可能更弱,隱化和顯化尤其是顯化現象要更多。就漢英文本對比而言,受文化的影響,漢譯英的英文文本可能比英語原創(chuàng)文本更顯化,英譯漢的漢語文木比漢語原創(chuàng)文本更顯化;受語言的影響,翻譯文本比原語創(chuàng)作文本的語言形式結構可能更復雜。
哪些是制約翻譯中形式變化的主觀因素呢?上海英語翻譯認為,譯者和譯文讀者是影響原文本中形式發(fā)生變化的主觀因素。譯者對語言和文化的態(tài)度,無疑影響文本的呈現形式。主張采用引進域外語言形式和文化的譯者,顯化就可能增加;主張純潔民族語言和反對文化殖民的譯者,其譯本中隱化就可能增加。另外,譯文讀者作為譯語交際雙方的一方,是譯者交際的對象,翻譯是譯者根據譯文讀者的認知能力做出的交際行為。因此,譯文讀者也是制約翻譯中的形式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。譯文讀者對翻譯中形式變化的作用,在漢英翻譯和英漢翻譯中所表現出的明顯不對稱,即漢英翻譯的顯化往往多于英漢翻譯的顯化,漢英翻譯的隱化要少于英漢翻譯的顯化。這種不對稱,正是因為漢語譯文讀者往往對英語語言文化的了解,要多于英語譯文讀者對漢語語言文化的了解,即漢語讀者對英語語言文化的認知儲備,要比英語讀者對漢語語言文化的認知儲備相對豐富一些,從而導致漢英翻譯中的顯化要多于英漢翻譯的顯化。當然,我們這里不能把這種不對稱歸轉于譯文讀者一個因素,其他因素也必須考慮。這樣,影響翻譯中形式變化的因素至少有五個:譯者、譯文讀者、(原)文本、語言和文化。